哪些因素會影響物料在旋流器內停留的時間呢?
影響物料在旋流器中停留時間,對分級效率有影響,其高度一般為0.6~1.0D。圓柱體高度越高分離粒度越細。但超過限度,由于給礦壓力損失增加而失去作用。給礦濃度對分級效率影響較大,給礦濃度愈低分級粒度就愈細;反之,分級粒度就越粗。
哪些因素會影響物料在旋流器內停留的時間呢?
給礦粒度組成溢流管插入深度其大小影響旋流器分級效率及生產能力。過大或過小分級效果都不好。當給礦粒度較粗,給礦壓力較低時,給礦口與旋流器直徑的比值(dn/D)可以大些,這時一般以0.16~0.20為宜;當給礦粒度較細,給礦壓力較高時,(dn/D)的比值以0.14~0.16較好。
此外,給礦口的形狀(通常為矩形)及進料方式(切線或漸開線形)對分級效率也有影響。當分級物料中含泥量或細粒級越多時,礦漿粘度就越大,溢流產品的粒度就越粗。其大小對分級效率有很大影響,錐角小,圓錐體長(溢流口與沉砂口距離大),分級容積增加,能強化礦粒在旋流器內的分級過程,有利于細粒物料的分離。
小錐角(10°~15°,一般取15°)多用于細粒脫泥,大錐角(20°-45°一般取20°)適于粗粒級分級。圓錐角給礦濃度溢流管直徑應與旋流器直徑成比例,一般為0.2~0.4D,增大溢流管直徑,溢流量增加,溢流粒度變粗,沉砂中細粒級減少,沉砂濃度增大。
給礦壓力沉砂口圓柱體高度操作因素在實際操作中是可調節因素。沉砂口減小,則沉砂量減少,濃度增高,細粒含量減少,溢流中粗粒增加;沉砂口增大,情況相反。位置在給礦口下部邊緣和圓柱體下部邊緣之間,溢流管插入深度與圓柱體高度的比值一般為0.7~0.8,插入過深或過淺都會使溢流粒度變粗,沉砂中細粒級含量增加,分級效率下降。
提高給礦壓力,礦漿的流速增大,粘度的影響減少,分級效果可以得到改善,沉砂濃度也會提高。處理粗粒物料時,常采用49~98kPa低壓力工作,只在處理細粒及泥質物料時,才采用98~294kPa的高壓力工作。